发挥思政后勤服务育人功能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后勤服务总公司)

   2023-05-15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发挥思政后勤服务育人功能

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后勤服务总公司)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一直以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后勤服务总公司(以下简称“中飞院后总”)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

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精神之基

习总书记形象地把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比喻成一颗颗石榴籽,全中国各族同胞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凑在一起,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一)党建引领,聚合民族团结力量

长期以来,中飞院后总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聚民心,育新风,铸牢民族团结根基,让民族团结之花通过后勤服务这一渠道常开长盛,有效推动学院民族团结工作开展。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强化党的建设。切实发挥好党员干部在民族团结工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筑牢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使基层组织成为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坚强战斗堡垒,使每一名党员成为维护团结稳定、促进共同富裕的一面旗帜。二是强化学习,使民族团结深入人心。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战略思想,将学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列入中心组学习计划和“三会一课”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深刻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始终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

(二)突出服务育人,推动民族团结大融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服务育人,整合育人资源,统筹育人力量,创新育人模式,深挖育人功能,发挥学校“后勤”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构建后勤服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一是整合民族用餐窗口,设立民族餐厅,严格遵守民族用餐风俗及特性,针对性地开展民族用餐窗口和制作菜品,同时规范食品采购、验收、制作、售卖各个流程,确保食品安全和尊重民族风俗。二是以小团聚促大团结。在中秋节、元旦节、教师节、劳动节等传统节日和节庆,邀请各民族师生前往食堂就餐并赠送小礼物,为促进各族师生交流、深度融合搭建后勤平台,教育引导各族师生深刻认识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切实增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二、“团结+经济”,同频共振,画出多民族“同心圆”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团结起来办大事”,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要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经济发展是物质基础。产业是增强民族边远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支撑。中飞院后总通过扶贫采购和资金支持双线发展,持续激发民族地区的发展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一)用好采购“工具箱”,助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坚持政治站位,主动作为,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自2021年以来,中飞院后总积极贯彻学习党中央,深入贯彻落实民航局党组、四川省委关于定点帮扶工作的决策部署,致力于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等民族边远地区的扶贫采购工作。农产品出村进校园,一是为当地增收,促进当地产业发展,有效解决当地农产品滞销问题,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二是让在校教职工、学生享受到来自当地的高品质农产品,以多种多样的农副产品为载体,增加对民族地区的了解,通过商品的流通,促进交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1和2022年公司共计完成米、面、油、水果等物资扶贫采购共计482万余元,2023年计划扶贫采购金额为280万元,相关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当中。

(二)共享发展成果,助学筑梦铸人激发内生动力

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培养民族地区学生,为后续发展储备人才,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自2019年8月设立“中飞院后总校园超市公益基金”以来,中飞院后总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多担当与作为,定点对接学院学生处连续实施了三批助学“特困学生”活动,共计资助各学院特困学生150人(含约1/3民族学生),总计金额12万元;在新疆策勒县达玛沟乡古勒铁日干村小微企业扶贫采购420件T恤,并以学院的名义捐赠给当地小学民族学生,共计资助金额2.5万元。

自2016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向我校选派服务管理教师累计5人次,这是全面加强我校民族学生服务管理工作的重大举措,对加强学院学生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飞院后总一直以来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全力为学院新疆内派教师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并免费为内派教师提供住宿。据统计,自2016年9月以来,中飞院后总留学生公寓为5名新疆内派教师累计免费提供住宿6625间次,每天房费为60元/间次,累计花费为39万余元。

三、手足情深,攻坚克难,增强文化认同促团结交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书记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学院各族师生、工作人员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展现出坚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中飞院后总民族餐厅在面对疫情袭来的危急情况,更是展现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守望相助的情义与温暖。

(一)民族团结共抗疫,“天使叔叔”送温情

2022年,多轮疫情反复,学院几经封控,近两万余名师生困于校园,人多事多面广,后勤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后勤工作人员承担着全校师生的生活、餐饮等保障,超负荷运作的同时,还面临着被传染的风险始终奔驰在一线。民族餐厅班长杨普志就是这许多工作人员中的一位。

封控期间,杨普志通过民族学生微信群了解到一名外国语学院学生由于疫情原因被隔离在酒店,已经多日未吃上民族餐,仅仅依靠饼干面包充饥。他在得知该情况后,立马为其准备了晚餐。后面连续三天他冒着被传染的风险为该学生提供餐饮,事后这名同学怀着感恩之情,亲切称呼民族餐厅班长杨普志为“天使叔叔”。

疫情期间整个民族餐厅,在学院的领导下很好地完成了各项膳食保障工作,完成民族师生盒饭配送11000余盒,并为学院隔离中的民族师生精心制作菜品,及时送达并通过微信群对其加以鼓励和安慰,疫情隔不断温情,民族团结的种子正悄悄萌芽。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时期,学院各民族师生以后勤为媒介,携抗“疫”的团结之手,不断加深着患难与共的手足之情,民族团结之心。

(二)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凝聚民族向心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各民族饮食文化具有差异性,尊重各民族饮食习惯,是文化认同的基础部分。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基础,同时也是民族团结的重要根基。

为保障学院民族学生就餐,中飞院后总在院部四食堂三楼设有民族餐厅,面积为2810㎡,座位数为857个,窗口21个,每日轮流提供民族菜品57种,配有24人进行服务,每日约保障1000余人次民族学生就餐。并聘请学院少数民族教职工担任民族餐厅食品安全监督员,确保食品安全和尊重民族风俗。

为进一步收集民族学生相关意见和建议,建立飞院民族食堂微信群,积极与各民族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化解矛盾,收集学生关于食堂的各项意见建议;积极根据民族学生饮食习惯和喜好,每月及时进行菜品更新(5-8种),通过菜品质量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充分使民族学生体会到了学院对他们的关怀,使其尽早融入到中飞院这个大家庭中来。

(三)一方小天地,系好民族团结情感纽带

中飞院后总充分发挥民族餐厅的民族饮食文化空间功能,为聚餐的各民族成员提供可以吃着美味的民族食物、用熟悉的民族语言交流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增进民族情感,凝聚民族认同。

民族餐厅为充分体现对困难民族学生的关心,解决实际情况,每学期提供5个勤工俭学岗位,从实际出发缓解民族学生家庭困难的问题,使其能安心完成学业;为帮助家庭特别困难的民族学生,中飞院后总民族餐厅还组织职工爱心捐款活动,并及时将捐赠的相关款项送至相关学生手中。

民族餐厅这一方小小的天地,不仅是民族传统文化呈现形式和继承、发扬的重要场所,更是维系民族交流的情感纽带。并在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未来,中飞院后总将持续在学习领会、宣传阐释、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到后勤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纵深发展后勤服务和育人双重功能,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融入学院“大思政”氛围中,着力构建后勤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通过维修、餐饮、洗浴、绿化等营造出民族团结的氛围,使同学们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筑牢民族团结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