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后勤生活基地建设 构建学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2009-04-10    作者:佚名    来源:

四川省中初等学校后勤与勤工俭

2009年度工作会议交流材

 抓好后勤生活基地建设  构建学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为切实改善农村学生生活服务巴中市巴州区柳林小学 校长  莫尚涛

2009327日)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巴中市巴州区柳林小学始建于1945年。学校目前占地13340平方米,辖11所村校,有3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367人。近几年,我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积极响应周济部长关于农村学校要大力开展勤工俭学的号召,按照川教(2006264号《关于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后勤生活基地建设的通知》要求,认真开展“建好一个基地、办好一个食堂、资助一批贫困学生”活动,切实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基地建设,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将收益主要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资助困难学生生活,初步实现了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免费提供“四热”服务等目标,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后勤服务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益、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受到各级领导、家长和社会的好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充分认识农村学校后勤生活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兴建项目

前些年,我们农村住宿学生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差,学生常年靠背粮在学校蒸饭,吃点咸菜,部分贫困家庭学生、留守学生甚至连咸菜都没有。中午需要在村校吃饭的学生吃着早上从家里带来的冷饭,有的村小孩子干脆中午不吃饭,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了农村孩子的上学积极性;分散了学生学习精力,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学校每年都要花很大的力气动员学生上学,动员进校的学生往往还留不住,中途辍学现象严重,学校工作举步维艰。

现实的困境,促使我们为学校的正常运转,为较好实现素质教育,为改善学生的生活状况寻求出路。教育部2005年和2006年两次勤工俭学现场会经验给了我们启发,学校一班人达成一个共识,即走勤工俭学之路,增强学校的“造血”功能,提高学生生活质量,巩固入学率,促进学校发展。

我们围绕为学生生活服务需要,建起了以基地为主的多个后勤服务项目。

1、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EN-US">60亩山坡地30年经营权,建起了“柳林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淘汰原来已经老化的柑桔树,留有专门的蔬菜地2.5亩,常年种植萝卜、白菜、土豆等时令蔬菜;从成都引进大5星枇杷2300株,树间套种西瓜、花生、大豆等作物;基地周边围起了篱笆带刺围墙;修建了基地环山公路约500,在公路两旁栽上了葡萄,建起葡萄走廊。

2、养鱼场:利用基地周边一口小型水库,建起了13亩养鱼场。

3、养猪场:在校内配套建起了9眼猪舍的养猪场。

4、学生食堂:投资15万余元新建500多平方米的学生食堂,可同时容纳400多人就餐,建免费菜汤窗口两个,建起了开水房和浴室。

2008年基地产蔬菜15000斤,捕成鱼5000斤,收获枇杷30000斤,出栏肥猪50头。经济收益总共10多万元。

二、大力加强后勤生活基地建设,强化后勤服务管理

1、机构健全,责任到位。我们把勤工俭学后勤服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学校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勤工俭学领导小组,立勤工俭学办公室,实践基地设立了负责人,分项配备了各类管理和技术人员,将基地分块到班,果树分包到学生,层层落实责任,教职员工积极性高涨。形成了一抓到位,一抓见效的管理机制。

2、改良品种,提高基地档次。学校基地1998年就已租赁,前些年基地基本没有效益。2003年,学校发现基地的桔子树树龄偏大,产果品位不高,学校将已经老化的桔子树挖掉,在巴中康园果业有限公司的技术指导下,改种了从成都引进的优质高产的大五星枇杷2300株。近几年基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改良引进品种、修建道路和围墙,建立了与之配套的养猪场、学生食堂、开水房和浴室,为学生的生活服务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3、规范管理,提高收益。学校制定了后勤服务管理章程,从校长到工人均细化落实了岗位职责,制定了“四热”服务规划,学生免费菜汤的供应方案,贫困学生的补助方案,同时制定了安全、奖惩等措施,保证了此项工作有序运行。学校坚持创收的项目不在学生头上赚一分钱,完全面向市场,如枇杷以及食堂所需之外的蔬菜、猪肉和成鱼全部以市场价出售。学校后勤与产业“十一五”规划蓝图已经绘就,将进一步以基地为依托,办好学生食堂,改造学生厕所,改善学生生活和增加补助贫困学生范围。预计“十一五”末学校后勤产业年创收达20万元。

三、突出特色,充分发挥后勤生活基地建设的作用

我们把“学生真正得到实惠”作为后勤生活基地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注重发挥功能,突出特色。

特点之一是创建了后勤服务体系。学校按照“建好一个基地、办好一个食堂、资助一批困难学生”的思路,形成了种菜、喂猪、办食堂,最终服务学生的后勤工作格局。我们利用专门的蔬菜地以及枇杷树行间套种各种经济作物、时令蔬菜和青饲料。基地生产的蔬菜、经济作物和养猪场喂养的猪为食堂提供原材料,同时基地生产的蔬菜、青饲料和食堂下脚料可供养猪、养鱼;养猪场的粪便可供基地施肥。各个项目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共同发展,创建了较为完善的后勤服务体系。

特点之二是做好“服务”文章。第一,为改善学生生活服务。基地种植的蔬菜、养猪场出栏的肥猪让食堂所需蔬菜以及肉和油已经是自给有余,基地的收入和食堂的微薄利润用于补助贫困学生,学生月平均伙食费不超过90元,切实降低了学生的消费,减轻了家长负担。我们坚持向寄宿学生每天两顿免费供应热菜汤,一天免费供应一份蔬菜,一个星期免费供应一次肉食,枇杷成熟时还给学生套餐盘中加上水果。同时将部分剩余蔬菜送到村校供应免费菜汤原料。正是因为有了基地和食堂建设作保障,免费供应学生“四热”(热菜汤、热饭、热开水和热洗脸洗脚水)服务得以长期坚持。由我校创造的以免费供应学生热菜汤为主的“四热”服务经验在巴中全市范围内推广,得到了省教育厅领导的肯定。学校后勤服务经验先后在《巴中日报》、《教育导报》、《四川日报》、《勤工俭学》等报刊报道。第二,组织实践锻炼服务学习效果。学校把基地作为学生劳动实践场所,认真安排劳动技术课,实行基地分块到班,分树到人。我校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到基地参加劳动实践锻炼每学期每生已达5次以上,培养了学生劳动意识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了基地的育人功能。第三,改善办学条件服务学校发展。近两年学校利用勤工俭学创收硬化了操场、修建了厕所、添置了教学设备、新建了师生食堂、新建了校门。"font-size: 15pt;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第四,示范带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校以学生生活基地为载体,对农民进行果树栽培、新品种西瓜、池塘养鱼等技术培训,学校制作了专门的“为农服务宣传栏”,每月更换内容丰富的农技知识,全年向农民发放农技宣传资料不少于2000份,学校利用自购的旋耕机义务为农民翻耕土地每季超过100亩,带动周边农民种起了枇杷、西瓜,养起了鱼等,带动发展种植大户5个,养殖大户10多户。2007年,柳林小学后勤服务(基地建设)被列入巴中市科研课题项目。教育服务“三农”的成效日渐明显。

特点之三是资助一批困难学生形成制度我们坚持把后勤产业收益补助贫困学生,并把它与“两免一补”工作结合起来,建立补助档案,让学生真正得到实惠,建立起了勤工俭学后勤服务助学的长效机制。

我校后勤服务的探索与实践,大大地改善了学生的生活状况,使每个住校学生都能够吃上热饭和免费菜汤,学校还为70多个贫困学生发放了一天一次的免费餐券。每个村小也实现了为学生免费蒸(热)饭和提供热菜汤服务。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赞赏。近年来我们当地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学校辍学率为零,许多在外读书的农民工子女回到了学校,真正实现了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吃得饱、学得好”的目标。达到了周济部长提出的“以服务农村孩子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把勤工俭学办成一项惠及广大学生的有益事业”的要求。

我校的基地建设和后勤服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这是对我们莫大的鼓励和鞭策。改善学生生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与上级的要求相比,与其它先进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还需畅通信息、创新机制、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乘着省教育厅这次工作会议的东风,我们将进一步切实把基地建设好,把后勤服务工作进一步做实做细,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积极贡献。我相信,有了领导的重视和关心,柳林小学后勤服务工作明天的发展会更美好。谢谢大家!

 

 

 

00九年三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