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1年10月饮食保障服务工作

   2011-12-06    作者:胡昌学 范俊    来源:

记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110月饮食保障服务工作

2011年金秋十月,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航空港校区迎来了年内两项最为重大的庆典活动,首先是60周年校庆,紧接着就是由中国气象局主办、学校与四川省气象局联合承办的第三届全国气象行业运动会。

两项活动紧锣密鼓,接踵而至,无论规模、规格均为建校以来之最,在浓郁喜庆气息的背后,是对学校后勤保障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

临机受命

后勤工作中,饮食服务首当其冲,校庆的饮食接待时间集中,点多面广,尤其对于自发返回母校的校友,提前很难统计出准确数据,要让他们从一张张笑脸上、一份份餐盘中真正感受到宾至如归的关怀谈何容易?

全国气象行业运动会举办期间,一方面要确保学校正常行政教学的饮食供应,同时还要在几天的比赛期间,为一千多名来自祖国各地的气象运动健儿提供安全、卫生、营养丰富的用餐和热情周到的服务。

利用既有的条件达成最好的效果,是学校对后勤饮食服务中心的明确要求。校长周定文、主管副校长于世祥非常关心饮食工作,多次作出指示,要求既要“勤俭办庆典”,又要让饮食服务成为展示学校风采的重要窗口。如何将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成为考量学校饮食部门管理、运营能力和烹饪技术水平的一次综合测试。

负责两项活动后勤保障工作的分别是后勤管理处处长李家玉和后勤总支书记钟声,他们根据学校的总体部署,从上学期开学就着手工作的筹备。在制定饮食保障预案的时候,他们找到了饮食服务中心主任胡昌学。

老胡年过四十,共产党员,军人出生,为人豁达,留着一副豪爽的络腮胡须,办起事来也是雷厉风行。他担任饮食服务中心主任已经多年,和几个后勤公司也有着很好的沟通。2000年后,随着学校的高速发展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对内对外的交流活动渐趋频繁,从国际团队来校交流到内部大型活动的饮食接待不胜列举,哪一次不是在这个“大胡子”的操刀下办得漂漂亮亮。对学校饮食服务的家底,他是了如指掌的,几年间,无论是管理层和技术人员,自己手下已经带出了一支作风硬朗,善打硬仗的餐饮团队。这一次,他稍加思索后便在校领导和处领导面前立下了军令状。

秣马厉兵

三月的蓉城,还略带一丝春寒。坐落在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的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航空港校区内,迎春花已然绽满枝头,校园内穿梭着师生忙碌的身影。尽管学校今年的重头戏都集中在接近年末的第四个季度,但校庆、行运会和“更名”改建大学几件大事的前期筹备早就悄悄地拉开了大幕。

开学以来,师生们在兴奋之余,更多感受到的就是压力,毕竟每个单位都有自己操心的一摊子事。后勤部门依旧外松内紧,变化倒也不明显,从领导到基层员工早就适应了这种神经绷紧的感觉,后勤人就是这么一群乐观练达、朴实无华的群体。

对于校庆和行运会的餐饮保障,在跟李处长和钟书记讨论过几次后,老胡心里有底了,工作中的几个难点也慢慢清晰起来。主动争取领导的支持是老胡一贯的风格,他找到了主管后勤的于副校长,干干脆脆地汇报了自己的工作思路:管理和技术没问题,场地由中心代表学校去协调,在符合标准的基础上,人员缺口和餐具的不足设法以临时调用的方式解决,尽可能减少经费支出……

老胡不是个拖泥带水的人,得到领导的支持后,马上着手排兵布阵。校庆的餐饮接待要求虽然比较高,但这还不是他真正操心的。比较棘手的是在航空港校区举办的气象行运会,根据拿到手的资料,比赛规模在15001600人,根据经验,老胡几乎可以肯定,到时候实际规模还会增加。四天的赛事中,有两天处于学校正常的教学时段,现在的工作量本来就比较饱和,要在保证一万多学生和七八百教职工就餐的同时,再专门开辟一块适合运动会就餐接待的场所,非要动动脑子了。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食堂,是以BOT模式为主的格局。所谓BOT,大致来说就是经营方带资修建食堂,在一定期限内自主经营,到期将资产无偿移交给学校的校企合作模式。老胡看中的学生一食堂二楼正是与学校以BOT模式合作的工信公司在经营。

和工信公司的沟通很快有了结果,行运会期间,工信公司腾出一食堂二楼专门作为运动员、裁判员和工作人员的就餐场所。场地的事总算解决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虽然两项活动都接近年末,但一应的筹备在暑假就进入了高潮,其中需要提供的餐饮服务涉及不少加班的部门和文艺演出的排练等。假期开始前,老胡召开了饮食中心的动员会,布置了大致的工作框架,对主要任务进行了分工,敲定下几个重要环节的负责人。

忙而不乱

暑假如期而至,学校教学和部分行政部门进入了整修期,而具体负责校庆和行运会的各个工作组却打响了相关筹备的关键战役。2011年盛夏,又是后勤工作者挥汗如雨的季节:场地设施的检查维修保养、校园的布景绿化、相关交通方案的制定落实、医疗保障的方方面面……

对饮食中心而言,与暑假联袂而至的,是前期的保障。尽管按照往年惯例,饮食中心暑期历来是不停止供应的,但在今年的暑假中,除正常供应外,因为要给两个校区校庆晚会演职人员的排练提供餐饮服务,又增加了每次外送几百份盒饭的供应任务。由于学校只有教职工食堂是自营食堂,这项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在这班子弟兵身上。

与此同时,确定餐标,制作菜单、餐、就餐指南等琐事在按计划逐项落实;服务员、志愿者的礼仪培训、与当地卫生局协调等工作也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忙而不乱”正是于副校长经常跟后勤员工交流中提及的一点。别看这简简单单的四字要求,却包涵了工作效率、科学管理和团队精神面貌等若干方面,“知易行难”恰是其最好的注脚。

航空港校区和龙泉校区教职工食堂在暑假和国庆期间,全体员工放弃休息,为参加校庆庆典晚会排练的演职人员共计22000人次提供了完善的伙食服务。百日保障,连续作战,这些耕耘在饮食服务一线的员工虽然满脸倦容,却毫无怨言,他们用辛勤的付出换来了零投诉的成绩和就餐者的交口称赞。

优秀的领导、良好的机制才能孕育出出色的团队,才能拧成这样一种顽强的劲头。迎接他们的,还有校庆庆典和行运会的严峻考验。

花开十月

1016,成都信息工程学院60周年校庆典礼在航空港校区隆重举行。作为一所伴随新中国第一缕曙光诞生的学校,一个培养军队、地方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摇篮,她的发展浓缩了我国半个多世纪教育事业跌宕起伏的壮美画卷,这一天,数以千计的校友、省市党政领导、军队首长、各界来宾莅临学校,与师生共同见证学校的60华诞。

根据学校的部署,庆典当日的饮食接待由多个部分组成。其中由饮食服务中心负责的校内接待主要针对各届校友和社会来宾,同时还要为在校的近两万学生提供免费用餐,这一块的工作涉及面最广,也最容易出纰漏。

由于事先有了周密安排,准备充分,应急方案齐备,当天的工作进行得井井有条,没有出现一起食品安全卫生和秩序方面的问题。就餐者不仅在美食中再次品味到喜庆的氛围,还体验到宾至如归的便捷和诚挚温馨的服务。在当日的随机了解中,来宾和师生无不对饮食服务竖起大拇指,宴席如此,自助餐如此,连平时最爱挑刺的大学生都称赞连连……

月末,紧接着校庆,全国气象行业运动会在航空港校区揭幕。这次行运会规模远超往届,来校参赛的运动员和裁判员总数突破了预计的上限,达到1800余人。

四天的赛事,这么多人的午餐都得在举办学校解决,自助餐当然是最适合的方式了,考虑到会有民族饮食习惯的客人,中心还专门开辟了一个民族餐厅。

校内,尽管学生一食堂提供了场地,但厨师和服务员主要还得由教职工食堂抽调,为此中心特别选出了几个得力厨师,成立了服务班子。校外,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分赛场的厨师长人选也必须由学校委派,老胡安排的是五十多岁的特级厨师晋兆禄,这个学校的老职工,二话不说就接过了担子。

在饮食中心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本届行运会的饮食服务周到全面,凸显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菜品到服务至始至终都体现出高水准,得到主办方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学校党委副书记敬枫蓉就以“安全高效,保障有力”八个字高度评价饮食服务中心的行运会服务。这回,他们又打了个漂亮仗。俗话说众口难调,但几天下来,美食元素却成了赛场外的精彩花絮,有运动员就戏称:“打了几天比赛,学到几样好菜!”。

成信十月,盛事频举。在欢歌盛况、精彩瞬间的背后,定格下后勤员工一个个忙碌的身影,范俊、徐峻、刘大德、梅久成、李纪林……这些饮食中心的普通员工,他们平凡如是、默默无言,却用行动写就了一篇感人肺腑的劳动者礼赞。

璞玉之美

从暑假开始,直至11月初全国气象行业运动会完美谢幕的一百多个日子里,学校后勤保障整体高效运转,出色地完成了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餐饮战线就是其中一道亮丽的景致,真正成为了展示后勤风采的窗口,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一线员工,无论是在编人员还是外聘人员,他们同样在各自的岗位上倾注下心血和汗水,谱写出一曲和谐奋进的时代旋律。这样一个群体,是后勤人敬业爱岗的真实写照,他们让工作在平凡中升华,诠释出“成于大气,信达天下”的成信精神。

又到了银杏金黄时,漫步学校的银杏大道,落英缤纷,浓浓秋色写满了收获。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这片沃土上,后勤工作者们不正似银杏树深扎基层的密密根须,吐故纳新,给力发展,支撑着学校百尺枝头花繁叶茂,硕果累累。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后勤管理处饮食服务中心  胡昌学  范俊